close

借書,還可喝好茶-待訪地點宜蘭冬山鄉祥語有機農場

 

「自然生態農法探討-劉向群(冬山 祥語農場)」

IMG_0670 (1).JPG

 

 

      20161202在宜蘭文化局聽自然農法茶農「劉向群」,因為母親罹患皮膚疾病而由慣行農法走向自然農法之路,以人和農藥及肥料的關係,說明慣行農法、有機農法、自然農法、野法農法到自然野生。
*慣行農法:人加農藥加肥料
1公斤肥料,0.5公斤散到空氣,2/3往河川或雜草跑1/10作物吸收
雞由以前養6個月變38天
*有機農法:人加有機肥料(沃堆2年)(未完全熟成對土地還是有傷害)(植物淺根,大雨來時易倒、不耐旱)
*自然農法:人,管理農田,除草
蚯蚓吃土壤裡的有機質
*野放農法:(小的)人,自然成長的農法
*自然野生:大地萬物是自然界的循環產物

10多年前開始轉型,前五年都是讓蟲吃掉,第六年才有茶可收,可是收到也不知賣給誰,因為雖然家中父母兄弟也種茶,但是慣行農法和自然農法茶價不同,客源也不同,在收成後還是覺得自己儍,即使到現在父親和兄弟還是使用慣行農法,收成也只能是慣行的1/2,還好現在民眾已漸漸改觀,販售情況已有改善。

當我想到他五年沒茶可收時的景象就不禁感到佩服,怎麼撐過那段養生物、生態的時間,沒茶收的現實、父兄弟的觀念、養家的壓力,私下問他,他對原本認識他的朋友說,還好那時沒碰到他,不然他可能碰面就會開口借錢,又想到如果放棄了,前三年不就浪費了而繼續苦撐,這種毅力真是不易啊~

還好現在劉先生的父親已可在販售自己的茶時,會對親友順帶一提,他兒子有種”有機的,嘸試看嘛啊?",一句簡單的話,已讓走了多年的他可以感到一絲絲來自父親的認同。

感謝相關農業從業者的努力,讓土地可以恢復土力,環境生態可以循環永續、茶和植物可以自然成長,我們可以有天然食材可食用。

            

      今日活動有金萱和蜜香烏龍(蟲咬紅烏龍)可以喝,紅茶、綠茶、烏龍茶包各一包可以拿,還有茶杯可用電鑽刻名可帶回,還附贈可愛杯袋,也太好了,連講師都驚訝,竟然只要借書就可免費參加活動,也太超值了:),這種政府支應費用才有辦法更推廣的活動不知能維持多久,在投入相關工作的短暫日子裡,覺得收費在大部分的台灣民眾心上還很難接受,尤其有政府支應的活動還三不五時免費提供時,這條路應該與劉先生轉型初期一樣艱辛,要能度過草創寒冬及其他經濟來源才有辦法度過。

IMG_0679.JPG

講座前初聽劉先生說:有帶茶到教室放在旁邊桌上,自己泡以及在農場要遊客自己拉龍鬚糖的”氣口”,有點不習慣,和以前認識的另一位茶友說話的方式有點像,不是很習慣,初次碰面不能多點耐性,在旁多講解一下示範一下嗎?如果有人真的初次見面就太大喇喇的使用茶和茶具,不會覺得有點突兀或是沒有禮貌嗎?可能我還不知道如何處理這樣的說話方式,但覺得有時在初次見面,保持一點點距離的禮貌可以讓人比較舒服,可以懂得並認同能夠自行生產者對自身能力的自傲,勤奮耕作後的成果也該自傲,但,還是希望彼此見面時能多點耐性體貼與温和親切,畢竟你的熟悉與熟練是每天接觸而來,對於其他人而言,可能還是會因陌生而膽怯,而前幾次的碰面可能就會形成對一個人的印象了~期許自己在對某一領域日漸熟稔後,還能記得對事物抱持感恩及謙虛態度,對於其他剛接觸的人可以多點尊重之心,尊重人各有異,對方的專長可能在不同之處,或許這就是藏在細節的魔鬼,更是能否更上一層樓的關鍵。

IMG_0677.JPG

 

IMG_0669.JPG

自己不擅長描述與講話,尤其是面對大眾時,聽講時,想到常常可以將事情發生的經過描述的活靈活現的友人玲,覺得擅長講述的人真是天賦的能力啊,不知如何才能練就接近可以用口語表達自我的能力,對於想要開始的練習的文字筆耕,又是否可以像劉先生一般度過前五年的養蟲時間,第六年有收獲卻又不知賣給誰的層層關卡,抵達後面開始慢慢收成的階段,讓親友和同業知道自己不是白痴,或是如九把刀《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》電影中常被模仿的大笨蛋?而是走在一條有價值的道路上。

IMG_0676.JPG

arrow
arrow

    兩光羊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